瀏覽作者:

Larry

新鮮人求職心法(1) – 先別急著投履歷!找工作前你必須要做的五件事

本文寫於2018.06,原發布於medium,最終修訂於2022.06。現在回想起來,裡面很多的內容其實還是適用於前2-3份轉職。包含我現在求職的時候,其實也有應用到其中收斂的概念,可以減去不少不必要的選擇。

從開始找工作到現在應該算找到將近有三個月了,中間投了近 700 封履歷(104、官網投遞、ptt Job、Yourator、email、各徵才博覽會),面試近 30 家企業,算是某種程度上的身經百戰(?從剛開始浪投海投,到後來探索自己後限縮範圍,而後又因某次面試再次重新思考自己要的東西,最後算是找到一個自己算是滿意的職涯起點。
經過這段時間的思考,歸納出五個我認為,在你找工作前一定要做的五件事(如果我當初有懂的話就不會浪費那麼多時間了…)

而這幾項都跟一件事情切身相關-自我探索。
我是利用之前參加公司 design sprint 所學習到概念將這五件事情歸類

英國設計委員會的雙鑽流程

這是英國設計委員會的雙鑽流程,將設計思考流程分為四個時期:
探索/研究: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理解(發散)
定義/合成:定義核心專註點(收斂)

開發/構思:找到潛在的解決方法(發散)
交付/實現:得到最終結果(收斂)
以下所列的五個事項也可以勉強用上述法則做歸類

如果關於設計思考的概念有誤,再請大家修正及指點了,感激不盡!

1.清點資源

找工作就是一場戰爭,不僅跟別人打,也跟自己打(戰勝脆弱的自己)。因此清點自己手上有的資源,是找工作前最為重要的一件事。從學校時期的積累:在校成績、社團經驗、校外活動,到最接近實戰的打工、企業實習,把你認為在求職上有用的經歷通通列出來,從中開始檢視自己的優勢及劣勢。
這些經歷、證照、實習等等是向企業證明:

你跟別人不一樣,你是最符合他們要求的人。

2.找出興趣

排球少年第二季中,三年級的排球經理,清水對當時還在猶豫是否要加入的仁花說:「剛開始時,只需要有些許的好奇心就足夠了,剩下的事情,會隨著好奇心逐漸積累的。」

我覺得做一件事情,一開始不需要很專精,很厲害,是什麼行業中的佼佼者。你只需要對這個領域,這個行業,這個職務有一些的好奇心及興趣,那就足夠了。
因此找出自己的興趣所在,確定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在後續求職的過程中能夠大幅縮短浪費的時間。

3.職務了解及產業研究

結合前述兩項,如果你夠了解自己的話,應該現在已經能夠知道自己的強弱項,及興趣所在。
延續前面的興趣層面,確立了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及職務,就可以開始蒐集資料及產業知識,這對你是否真的有興趣以及後續求職的階段有非常大的幫助。
你只要上網 google,就會出現很多相關的說明。打個比方,你想要做網路廣告業。

網路行銷可以粗略分為 AE 及廣告優化師(管理師),以 AE 來說,從1111 上可以搜尋到的職務說明如下:

AE:接受客戶委託提出廣告行銷策略建議,將廣告預算刊登執行
(Account Executive 預算執行者)
1. 收集客戶的資訊,提供客戶諮詢服務
2. 依據客戶需要及經費多寡,向顧客提出廣告行銷策略建議,以獲
最佳效果之廣告媒體組合策略
3. 與顧客訂定契約,收取帳款
4. 協調媒體及設計創意部門,將客戶需求轉化為創意策略,完成客
戶廣告需求
5. 代收廣告費並轉交予廣告媒體
相關職能
顧客關係管理:提供客戶服務並維護客戶關係/客戶問題的解決及解答
業務:業務或通路開發/業務銷售能力/產品介紹及解說銷售/對市場具
有敏銳度/具有通路相關常識
專案執行:廣告文案撰寫/廣告效益評估與分析/廣告創意發想與提案/
廣告製作規劃與執行
資料來源:1111-廣告 AE 職務說明

換成產業也是一樣的,可以透過 google、詢問親戚好友,甚至在LinkedIn、FB 等社群上大膽的詢問那些正在你夢想公司或是有興趣產業的前輩,我相信他們都會很樂意回答。(之後有機會在分享我在 LinkedIn及 FB 上求助前輩的經驗)
當你深入的研究這些職務內容及產業知識,可以更了解這份職務是否符合你的興趣及能力範圍。

4.目標設定

做完了以上的研究後,應該對於自己的目標會越來越清晰。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將範圍縮得更小,找尋該產業有名氣、或是你認同的公司,再深入研究。
例如:延續上題的網路廣告,以台灣而言,較具知名度的公司有聖洋科技(cacafly)、生洋網路、域動行銷、台北數位集團等。(當然還有許多非常厲害的公司,這邊只大略舉例說明。)
各家公司有各家公司的文化及資源,例如生洋是 yahoo 首席經銷商、聖洋科技是 facebook,各有各的厲害之處。
當你深入研究後,才能找出自己最期待的公司性質及文化。

5.履歷撰寫

經過了前面四個步驟後,可以開始針對性的包裝自己(寫履歷)將有興趣的領域、職務,與你過去所做的事物相互對應,有相關性的經歷加以深入說明,沒有太多相關性的可以省略或篇幅縮小。
關於履歷撰寫,網路上很多文章說明,我自己推薦去看一個網站:himelight,這個網站是很簡易的履歷生成網站,可以先試用看看,了解一般履歷應該要如何撰寫後,再自己斟酌文字及用詞。
網站比我當初在找實習時還要好用,如果有付費的話,還可以觀看線上課程,創辦人諾貝爾親自教你面試及履歷撰寫的相關訣竅,可以說是非常實用。

以上就是我在這段求職的過程中,認為在採取行動之前要做的事情。
下一篇我會分享自己認為在面試前後的準備及我覺得必問的三個問題。

如果你覺得這篇的分享對您有幫助的話,麻煩幫我在下面按個掌聲~

《數位觀察家》發票除了對獎之外,還有什麼可能的數據應用?

發票引發的思考

前幾天因為維修Apple watch,到了遠百A13,等待時間去旁邊買了一杯星巴克,點完餐,看店員分別在兩台機器操作,收到發票的時候,突然開始好奇,為什麼會有兩張呢?

兩張內容不一樣

因為我使用了電子載具,這兩張分別是星巴克的購物明細及遠東百貨的銷貨明細,細看可以發現幾個部分不同:

  1. 品項:
    遠百明細上只有寫著”餐飲/1項
    星巴克上寫著”冰抹茶那堤大杯/2杯
  2. 活動訊息:星巴克明細上寫著活動訊息【折】初夏SCHP,折扣73 /一杯147
  3. 卡號:我是用隨行卡消費的,星巴克明細上有二代隨行卡卡號

這邊就能簡單看出遠百跟星巴克能蒐集到的資訊不完全一樣:

遠百:僅能知道時間/地點/消費金額

星巴克:除上述外,還能知道活動訊息/卡號/消費品項/餐飲數目/隨行卡卡號

不禁讓我思考,遠百與星巴克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導致最終呈現出來的差距這麼大。

收了發票數據,然後呢?

問了從事百貨業的朋友,百貨業的商業模式概述如下:

(1)租賃:把店面整體租給商家自行經營,僅收取店鋪租金。在商品銷售流程的管理上相對鬆散許多。
(2)檔期行銷:一般櫃位/品牌會有自己的行銷檔期,而百貨業者為了吸引人潮,在母親節、年中慶、周年慶、春節等大檔期會聯合品牌一同推出優惠活動,行銷費用(含活動折扣)由品牌及百貨共同負擔(比例不同)。

圖片引自《股感知識庫

(3)包底抽成取其高
跟商家談好一個每月需支應的底價(通常為租金),如該月業績抽成大於底價,則以抽成計算。看不同業態及品牌,會有不同的抽成費率,約10~20%不等,這中間百貨及品牌主或代理商之間就有很多可討論及洽談空間。

單純看商業模式也挺正常的,但結合上面發票數據的觀察,不難發現百貨業在做數位轉型上的難點(消費者端)。

收集發票數據前,你還少了哪些步驟?

直接面對消費者的零售業近期紛紛建立自己的服務生態系,要能將服務價值最大化的前提就是要了解你的客戶需求,將消費者與企業的接觸數據全部蒐集起來、歸戶,形成「One ID」,才能辨別消費者在服務生態系中的移動軌跡,進而優化或發展更新的服務模式。

所需蒐集的資訊不僅是消費上,更多的是希望透過消費者的「行為」,回推消費者決策當下的「動機」「影響變因」。

而如上述狀況,在實體消費場景下,百貨業僅能獲取時間/地點/消費金額等資訊,對於完整消費者數據這一環上,相對吃虧了些。
更別說百貨業線上渠道的經營,因業態所限制,不如一般零售業來的靈活而多樣化,也更進一步限縮了數據收集的空間。

短中長期影響

短期,不至於影響任何營業空間及利潤。中期,當消費者開始習慣透過第三方平台、線上服務消費後,百貨的角色就會漸漸尷尬了。長期就更為影響百貨的生存空間。

《推薦好書#1》你也想成為有錢人嗎?致富強心臟 – 翻轉人生的心理鍛煉之路

打造你的強心臟

因為接觸區塊鏈而認識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同時也是台灣知名NFT社群《Fomo Dog》創辦人Raymond。

與其說這本書在分享如何致富,不如說這本書在講的是「心態」及一般人的「思維誤區」。在告訴你,如何跳脫人生三大困局,訓練自己的「強心臟」。

  • 困局一《我應該….》

我想大家都有很多經驗,社會、家庭、文化,打從一出生就會有太多太多的種種,告訴你或是讓你知道,「你應該….」「我這是為你好…」這些充斥在我們生活各種角落。如果遵從這些「應該」,那可能人生道路會順著這些「應該」發生的事情走下去,變成別人認為你「應該」要過的生活,沒什麼不好,只是換個角度來說,同時也喪失了追求「自己想過的生活」的機會。

順從你自己的心,趁早衝撞既定的體制,做出成績,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 困局二《我沒錢》

你願意花多少錢來投資自己,讓自己成為最強、最厲害的人?

如果今天有人跟你說,教你用300萬台幣買一個頂級老師的視訊課程,總時長不超過兩小時,你會願意嗎?

作者說:「沒有貴不貴,只有值不值得。」問題不在於你有沒有三百萬,而是你現在每個月有沒有投資在自己身上?

作者也分享他認為休閒娛樂的費用,應該從投資後的被動收入所得來支付,而不應該去透支來購買無益於自我成長的奢侈品。

看完這章,我捫心自問,今天有人跟我說花40000塊,上一個視訊課程,我會願意嗎?

但我卻願意把同樣的金額,分散在三個月去吃喝玩樂、與朋友聚會。

我有足夠認真投資在自己身上嗎?

錢不是稀缺資源,時間才是,用錢換時間,而不要用時間換錢

  • 困局三《我無法》

自我限制是大家都會有的,很常聽到跳脫舒適圈、挑戰自我等等,但講的人多,做的人少,能夠堅持得更少。

「自律」及「面對恐懼」是本章重點。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很多事情只要先開始,就成功一半了,剩下一半只需要穩定的照著步調執行,就有機會看到成果。

恐懼來自於你不理解、未知、怕丟臉等狀況,但怎麼知道做了會如何?

唯一的方式,就是做一次就知道了。

你要怎麼去預防你不知道的事情?做好準備、理智思考,然後就去做就對了,萬一輸了,你反而會更知道將來要怎麼贏。

總結及反思o

人生說穿了,每件事情都是在賭,有機會獲利,也有風險會損失。無論如何,先把心理鍛鍊做好,獲勝機率就超過一半了。

以下截取書本提到的金句:

  • 人生沒有安全牌,Think Big才能贏者全拿。
  • 沒投出的球,百分之百不會進籃。
  • 別急著賺小錢,看長不看短才能賺得多。
  • 沒有貴不貴,只有值不值得。
  • 走進狼群,永遠往上比。

上述的資訊,同時建立在執行及學習足夠努力,提升自己評估每個決定的價值上,透過「自律」及面對「恐懼」排除干擾你的雜訊,做出高EV(Expected Value)的決定。

每個人的對生活想法不同,致富只是Raymond在追求自我的同時,選擇取得的成果之一,也許今天你想追求的生活不是如此,那也無妨。

但只要你有想做些什麼,想追求自己的夢想,想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那還等什麼,做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