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買保險好嗎?新手規劃保險需要注意什麼?第一次買保險 5 大注意事項

賴瑞自從完成轉貸,成功下降20%的每月還款壓力後,開始著手評估其他的財務規劃。而保險,在賴瑞查找資料的過程中,佔據非常重要的角色,賴瑞也開始跟自己認識的保險業務們接洽,希望能夠有效的為自己規劃一個有保障但又能夠在現金流壓力上增加保障。

保險,就是一種風險管理,能夠讓你遇到緊急狀況時,除了自己的儲蓄外,也有額外的一筆費用可以支應。

保險業務們可想而知一開始,通常會給你一個高於你預算的保單,這時我們通常會不知道該如何反應,僅能針對價格做反饋。但其實你應該能夠透過幾個方法,判斷保障內容的優先序,進一步要求業務或顧問們,優先調整,接下來跟大家分享,五個買保險的注意事項!

規劃保險注意事項1:先保大再保小

在進行財務規劃時,一個關鍵的策略是「先保大再保小」。這意味著我們應該首先考慮那些能夠提供大額保障的保險類型,例如意外險、壽險、汽機車超額險等。這樣的策略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呢?其實,這是一種風險管理的智慧,旨在轉移那些我們個人難以承擔的重大風險。

想像一下,如果突然發生重大的意外或事故,可能會需要一筆巨額的資金來應對。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適當的保障,我們可能會面臨資產的變賣,甚至陷入債務的困境。這裡所謂的「大額」支出,其實因人而異。以我個人而言,任何超過100萬的支出都可視為重大負擔。因此,將這些無法獨自承擔的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實際上是一種明智的財務規劃策略。

透過這種方法,我們不僅保護了自己免受突如其來的財務打擊,同時也為家庭和愛人提供了一層安全網。當然,選擇合適的保險產品需要仔細考慮,包括保險的範圍、保額、以及保費等。但總的來說,「先保大再保小」的策略是一個值得每個人考慮的財務規劃原則。

什麼情況會需要貸款代辦公司

規劃保險注意事項2:先保近再保遠

在理財和保險規劃中,另一個重要的原則是「先保近再保遠」。這個原則強調的是,我們應該優先考慮那些在當下或短期內可能發生的風險,而不是過分關注那些遙遠且不確定的風險。這種思維方式對於現金流短缺的年輕人來說尤其重要。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數據,112年各年齡層的死亡原因顯示,對於1至24歲的年輕人來說,事故死亡是主要的死亡原因,而在25至44歲的年齡段中,事故死亡也排在第三位。這些數據清楚地表明,對年輕人來說,事故傷亡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風險。

111年死亡原因

因此,在保險規劃時,我們應該首先考慮那些能夠針對當前生活階段的風險提供保障的保險產品。例如,對於年輕人來說,一份簡單且價格合理的定期意外險可能比高價的終身醫療保險更為重要。畢竟,年輕人面臨的最大風險往往是意外傷害,而不是長期疾病。

這種「先保近再保遠」的策略,不僅幫助我們更有效地管理當下的風險,同時也為未來的不確定性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準備。當然,隨著個人情況的變化,我們的保險需求也會隨之調整。但無論如何,始終記住先應對眼前的風險,再為未來做準備。

規劃保險注意事項3:分段式規劃-先求有再求好

在進行保險規劃時,我們必須認識到,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會面臨不同的責任和需求,因此保險規劃也應該是動態且靈活的。這就是所謂的「分段式規劃」,它強調根據個人生活階段的變化來調整保險策略。

舉例來說,讓我們看看30歲的小明和小華。小明是單身,而小華則已婚且育有兩個孩子。對於單身的小明來說,他可能只需要一些基本的保險,如意外險、第三方責任險、超額醫療險和實支實付醫療險。甚至對於他來說,壽險可能都不是必需的,因為他只需要為自己負責。然而,對於小華而言,情況就大不相同了。作為一個家庭的養家糊口者,他不僅需要基本的保險,而且在意外險和壽險的保額上也需要更高的覆蓋,因為如果發生不測,他的整個家庭都會受到影響。

這些例子清楚地表明,保險規劃絕非一成不變。隨著個人生活狀況的變化,如婚姻、育兒、職業變動等,我們的保險需求也會隨之變化。因此,我們應該定期重新評估自己的保險覆蓋範圍,以確保它們仍然符合我們當前的生活需求。切記,試圖一次性規劃好一生的保險是不切實際的,也可能導致不必要的損失。相反,我們應該採取靈活且隨機應變的態度,根據自己的生活階段和責任進行適時的調整。

規劃保險注意事項4:低保費高保障

在保險規劃中,「低保費高保障」是許多人追求的目標,但往往也是最讓人頭痛的部分。這主要是因為一般人對於保費與保障之間的價值關係缺乏清晰的認識。那麼,什麼樣的保險可以被稱為「低保費高保障」呢?答案通常是定期險。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點,讓我們來看一個具體的比較例子。以下是同一家保險公司提供的終身壽險和定期壽險的比較,以30歲男性100萬壽險保額為例,資訊來源於買保險網站

年齡層台灣人壽終身壽險(20T02H2)台灣人壽平準型定期壽險附約 (LTR2/T02J0)
30-39歲32100 * 10 = 3210002100 * 10 = 21000
40-49歲32100 * 10 = 3210004300 * 10 = 43000
50-65歲011200 * 15 = 168000
總保費642000232000

從這個比較中,我們可以看到,選擇終身壽險意味著在20年內繳納完保險費,享有終身保障;而選擇定期壽險則是逐次繳費,隨著年齡增長保費上升,且保障在65歲後終止。這兩種選擇之間,總保費的差異高達41萬,這對於許多人來說是一個令人驚訝的數字。

在這裡,我們不是要判斷哪種保險更好,而是要評估哪種更適合個人情況。對於一個30歲的年輕人來說,每一分錢都至關重要。如果選擇終身壽險,可能會影響到日常生活開銷、投資或創業的資金。此外,高額的保費也意味著保障額度可能無法很高。以前面提到的小華為例,100萬的壽險保障可能不足以承擔家庭的全部責任,但每年卻需要繳納3萬多元的保費,20年下來比定期壽險多出58萬的支出。相反,如果選擇定期險,則可以將節省下來的資金用於指數投資,長期來看可能會有7-10%的年化報酬率。

有些人選擇終身險是因為擔心定期險只能保障到65歲或75歲。但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影響,30歲時的100萬到了65歲時的購買力可能只剩下一半。這是無論選擇哪種保險都無法避免的問題。

最後,為什麼大多數保險業務員更傾向於推銷終身險?這背後的原因可能很複雜。在未來的文章中,賴瑞這邊可能會專門探討定期險與終身險的比較,包括其中的機會成本。

規劃保險注意事項5:越單純越好

在選擇保險時,一個重要的原則是「越單純越好」。這意味著我們應該優先選擇那些理賠條件明確、操作簡單的保險產品,例如意外險、壽險、實支實付醫療險、失能一次性給付險、癌症一次性給付險等。這些保險產品的特點是理賠條件清晰,讓保戶在面臨需要時能夠更容易、更快速地獲得賠償。

相比之下,像終身醫療險這樣的保險產品,雖然提供了廣泛的保障,但其條款往往複雜,讓人難以理解。想像一下,在你真正生病需要理賠時,是否還需要翻閱那像原文書一樣厚重的保單,去仔細查找是否有符合賠付的條件?而且,保單上列出的疾病和手術方式,可能在幾十年後已經被新的醫學技術所取代。

實支實付醫療險的理念很簡單:花多少賠多少。這種簡單明確的理賠方式,不僅讓保險的功能回歸到最基本——即保障突如其來的醫療開銷,同時也減少了保戶在理賠時的困擾和不確定性。

畢竟,我們購買保險的初衷並不是希望通過生病來賺錢,而是希望在面對不可預見的醫療開銷時,能有足夠的保障來應對。因此,選擇那些條款簡單、理賠明確的保險產品,無疑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總結

回顧這些保險知識,我不禁感慨萬千。這些知識並非輕易獲得,而是我通過親身經歷——包括一些錯誤的決定和不少挑戰——換來的。然而,我也感到庆幸,因為正是這些經歷促使我下定決心深入研究投資和理財,從而獲得了寶貴的知識和經驗。

我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在你還未經歷類似挑戰之前就為你提供指引。但如果你已經像我一樣做出了一些後悔的決定,我想告訴你:請不要灰心。每一次的挫折都是成長的機會,每一次的錯誤都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你的下一次決定將會因為這些經歷而變得更加明智。

當你未來規劃保險時,可以從這些觀念出發,仔細評估你當下的責任和需求。我相信,憑藉這些知識和原則,你將能夠選擇到最適合自己的保險,為自己和家人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