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標籤:

好書推薦

整理想法的技術 – 想成為善於整理想法的人嗎?整理想法的技術,讓你避免腦袋一片混亂!

書本截圖

整理想法的技術,讓你避免腦袋一片混亂這本書主要著重在整理技術的介紹,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在會議上突然被主管點名,來你說一下,「你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突然間,腦子一片空白、語無倫次,或是明明自己覺得很有道理,但說出來大家卻聽不懂?

這本書想講的就是:

其實你不是沒想法,而是不會整理、表達!

看完內容摘要其實覺得就是一個銷售文案,把“成為善於整理想法”的人,這樣的情境,透過聚焦主題給予希望這類方式刺激銷售(我就被刺激到了….),為了不浪費這200元,我決定用他書中的架構實際應用看看有沒有這麼神。

本書內容最讓我驚豔的莫過於將閱讀的”行為”拆解成前中後不同情境,並分別對應給予應該達成的任務跟題目,以下我用本書內容拆解一次:

讀書前的閱讀

透過下列三個重點:

  1. 封面:透過簡明的線條、色塊、字型大小排列,結合看似混雜的色塊圖樣設計表達彙集多種資訊但井然有序的概念,將本書重點【整理想法的技術】強調出來,特別是強調技術,也代表本書是一本工具書。跟作履歷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參考我另一篇求職文章
  2. 作者:作者福柱煥是韓國EBS電台主持人,也是韓國知名工具軟體公司ESTsoft的首席顧問,換言之,他的內容編排及設計,可能有部分是跟這軟體有相關的。
  3. 前言:這部份比較沒有什麼特別,簡單地闡述這本是一個工具書,大概就這樣。

重點摘錄:強調方法分享,作者是領域內有實務經驗的商業人士,可參照案例學習手法。

讀書中的閱讀

一樣分成三個部分彙整

  1. 目錄:從目錄大致上可拆解為【Why1 (為什麼需要)>Why 2 (為什麼這技術可以幫你解決你無法整理的痛點)>HOW(如何作)>What(作什麼)>Showcase(成功案例)】拆解之後發現跟業務提案銷售的邏輯蠻接近,之後我會從作為一個業務或商務開發,你應該怎麼提案這樣的內容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2. 內容:本書最重要的關鍵就是這邊,藉由目的+情境的思考,主動的尋找對應的內容,再反推成必要的資訊和問題,這其實是工具書常見的用法,速讀的技巧也源自於此,但以前不知道的時候真的就會把整本書一頁一頁看完,其實某程度上來講是挺浪費時間的。
  3. 想法:結合書中分享的工具,整理每篇章的想法。這其實沒啥好說,總之就是類似學習評量,練久就是你的。

讀書後的閱讀

這邊的重點就是將本書內容聯同讀完的想法彙集成一個完整的資訊。分為以下幾點

  1. 時間
  2. 作者
  3. 書名
  4. 閱讀動機
  5. 大綱
  6. 印象深刻摘要
  7. 讀完可應用內容

套用以上幾個就可以很標準的把本書相關資訊彙集成你自己的版本,我嘗試了一下可以變成下列這樣(懶得打太多字,把還沒擷取的內容補上):

  1. 時間/作者/書名
  2. 閱讀動機:因過往想法多、但整理少的現況,當初看到這本書覺得幹這書根本是為我設計,於是衝動購物了。買書的動機著重借用本書提供的方法,應用再自己生活上,也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找到自己的規律。
  3. 大綱:參照上面目錄部分
  4. 印象深刻摘要:整理想法的基礎,是發出和接收
  5. 讀完可應用內容:工具、拆解思維,跟整體編排內容的邏輯,有覺得與業務&求職異曲同工之妙,學習了。

下列工具是本書介紹有用的,提供給大家參考:

13種實用整理想法工具

  1. 曼陀羅圖
  2. 心智圖
  3. 數位心智圖
  4. 3的邏輯樹
  5. 腦力激盪法
  6. 腦力傳寫法
  7. 問題圖
  8. 讀書報告
  9. 閱讀清單
  10. 整理想法演說的五階段過程
  11. 寫日記
  12. 人生座標圖
  13. 願望清單

我個人覺得相對比較沒看過的是後面四個,

  1. 整理想法演說的五階段過程
  2. 寫日記
  3. 人生座標圖
  4. 願望清單

這四個是真的很少見,仔細品味之後也發現確實有其必要及獨到之處。

日記&人生座標圖強調的是紀錄內容,重點在於把你的人生故事每一個部分都寫入,作為可回溯的紀錄,讓你每一天、每個階段發生的狀況都清楚。兩者最大的差異來自情緒分數的紀錄,這是我最驚豔的地方,情緒是主觀的,但生活的事情、感受甚至當下任何決策,都繞不開你當天的情緒,透過記錄情緒可以更好的了解,遇到什麼事情跟情緒影響波動大不大有關,隨著時間推移,是否這樣的影響還存在,可以讓你的人生有更多更廣維度的座標,處理更複雜的人生課題。

整理想法演說的五階段過程,可參照我另一篇文章高效求職心法(1) – 別急著投履歷!找工作前要做的五件事,這篇文章提到的縮放及整理手法,其實類似,但更強調目標客群跟順序,也是本書我認為值得一讀的地方。

最後,引用一段作者在其中透過記錄自己日記的方式,逐步踏向成功的心路歷程:

客觀發掘自己「是誰」

我以日記為基礎,製作人生座標圖。一個月一次,六個月一次,一年一次,分析過去所寫下的日記走向。這個過程可以發現自身想法的演變方向,也讓我客觀地觀察自己是誰,以及從何處走向何方。如果分析經常使用的單字,就能知道我偏好的用語和心理狀態。

我在製作人生座標圖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件神奇的事。當我思考某一個主題時,通常會持續三周。例如說,我對讀書產生興趣時,會連續三個星期保持關注,而時間一過,我就轉而對運動產生興趣。像這樣經過三周之後我的關注度會降低,轉而對其他主題產生興趣。

當我發現自己擁有關注週期之後改變的部分是,開始能夠預測自己的心理和行為,並且預做準備。舉例來說,我訂下持續運動一年的目標。但是我能事先預測,過了三周之後我會對其他事情產生興趣,而對運動的熱情減退。在放棄的情況出現之前,我先重新設定我的目標以防患未然。這種方式也讓我能夠維持我既定的人生目標。

接下來,換我實踐這樣整理的心得,成為善於整理想法的人!